在充满活力的高校校园里,同学们朝夕相处,学习生活紧密交织。然而,结核病这个“隐形杀手”可能悄然威胁着校园健康;了解并预防结核病,是我们守护校园健康的重要任务。
一、认识结核病
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,结核杆菌可以侵害人体的各种器官,其中以肺部最为常见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肺结核;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,当肺结核患者咳嗽、打喷嚏、大声说话时,会把含有结核菌的飞沫排到空气中,健康人吸入这些飞沫就可能被感染。
二、结核病的症状
典型症状:咳嗽、咳痰两周以上,伴痰中带血、午后低热、盗汗、消瘦、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。
不典型症状:部分患者可能仅仅表现为胸痛、胸闷,或者长期的关节疼痛等,容易被忽视或误诊。
三、高校结核病的特点与危害
特点:高校人员密集,学生们学习生活接触频繁,一旦有传染源,传播速度会很快。而且大学生学业压力较大,生活作息不规律,熬夜、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会让免疫力下降,给结核菌可乘之机 。
危害:对患病学生而言,身体健康受损,学业会被迫中断,心理上也会承受巨大压力。对于校园来说,可能引发小规模的传播流行,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。
四、预防措施
1.增强免疫力:规律作息是关键,保证每天7 - 8小时的充足睡眠,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;合理饮食,多吃富含蛋白质、维生素的食物,像鸡蛋、牛奶、新鲜蔬菜水果等;坚持体育锻炼,如慢跑、游泳等,让身体充满活力,筑起抵御结核菌的“健康防线”。
2.保持环境通风:教室、宿舍要经常开窗通风,每天至少通风2 - 3次,每次30分钟以上。
3.及时筛查:在校期间如果有同学出现可疑症状,也要及时筛查,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五、治疗与关怀
治疗:结核病是可以治愈的,但必须遵循“早期、规律、全程、联合、适量”的治疗原则,按时服药,不能自行停药,一般治疗周期在6 - 9个月。
关怀:学校和同学们要给予结核病患者理解和支持,消除歧视,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
总之,结核病可防可治,并不可怕,只要我们了解它、预防它,就能够在校园里健康快乐地学习和生活,让我们携手行动,共同守护校园健康。
温馨提醒
如有不适,请到医务室就诊或健康咨询
医务室地址:基础实训楼一楼东北角B102室
24小时健康热线:0372-5365816